张凯,男,汉族,1961年生,中共党员,苏州市相城区二级调研员。
他浴血疆场,英雄难忘生死战友情
1984年7月,张凯从南京步兵学校毕业刚分配到部队,便赴老山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。在一次战斗中,张凯的大腿、关节、臀部等多处受伤。虽保住了双腿没有截肢,但终究成为六级伤残军人。然而,幸运之神并未眷顾所有人。张凯所在的排,一共27名战士,3人牺牲,24人受伤。身为排长的张凯,心里难受不已。从那刻起,他就告诉自己,永远不能忘记那些牺牲和负伤的战友,要替他们照顾好家人。
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一周年纪念日,张凯与妻子举行了特殊婚礼,纪念仪式与婚礼同时举行。现场没有宴席,只有三名牺牲战友的遗像,以及夫妻俩人的默默告慰。婚后,他们专程走访看望同一阵地牺牲的烈士家属,主动联系相关部门,尽心尽力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。
他三十年如一日,替牺牲战友尽孝
“年轻的战友奉献了青春和生命,我活着,是一种福气,更是一种责任,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战友,才不枉此生。”这是张凯常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不管工作如何变动,也不管自己经济如何拮据,夫妻俩总是定期去探望那些负伤的战友和烈士亲属,只要他们有困难,张凯都会竭尽所能去帮助。30多年来,他和妻子先后资助安徽籍伤残战友王斌等困难家属3人、困难战友11人,帮助解决生活医疗救助、孩子参军就业、住房翻建改建等方面的困难80多起。
直到现在,张凯与伤残战友、牺牲战友亲属的联系都没有断。对待烈士父母如亲生父母般孝敬,常年关怀备至。牺牲的三名战友中,有一个来自安徽阜阳的战友,他家生活比较困难。张凯不仅给战友的父母寄钱、寄物,还常常前去探望。有一次,张凯得知这位战友的父母患病,家里积蓄已经花尽,夫妻俩没有丝毫犹豫,一下邮寄了5000元过去。而当时,张凯的月工资还不足千元。
他心有大爱,用行动点燃希望之火
“能幸运地从战场活下来,这条命就是捡的。活着,就要更好地回报他人,奉献社会,这样,生命才有意义。”张凯是这么说,也是这么做的。2008年,汶川地震发生第二天,他就把当月的工资捐助出去。从2004年起,张凯每年资助2名优抚对象困难家庭学生,2013年起增加到5名,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。他又动员一些企业主参与助学工作,先后有11名爱心人士加入助学队伍,结对资助优抚对象困难家庭学生36人次,累计资助现金28万元。
2014年,在了解到全区有390名参战退役老兵生活困难后,出于一名军人的责任,张凯毅然决定发起成立“相城区困难参战退役老兵帮扶基金”,个人率先捐出17万元,其中7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学生,10万元作为“困难参战退役老兵帮扶基金”的启动资金。此外,他每年都将自己的1万元残疾军人抚恤金捐给基金。在他的带动下,目前这一基金捐赠额已达到90多万元。
他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书写“廉洁勤政”华章
2009年,张凯转业到相城区纪委工作。多年来,张凯坚持勤学勤做。在他书房里,读书笔记多达40余本,剪贴各类专业资料50余本,案例6本90余篇。多年来,累计给全区各地各部门讲授廉政教育党课20余课时,撰写调研文章和剖析材料20余篇。由于在战斗中身体多处受伤,张凯一直承受着战争留下的伤痛。但是,他从不顾伤痛,长期工作在案件查办的第一线。面对前来说情或阻扰办案的涉案人员的家属、朋友,他一律严词拒绝,不折不扣地将原则坚持到底。
30多年持之以恒的善行义举,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的廉洁自律,张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扬,曾获得全国“最美家庭”“江苏最美退役军人”“苏州市道德模范”等荣誉称号。
来源: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:秦春凤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